新闻中心

变“一潭死水”为“源头活水” 襄阳扎实推进水利大财政体系建设

9月5日,襄阳市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大财政体系建设改革试点工作。会上,襄阳市水利和湖泊局、襄城区、谷城县主要负责人汇报工作推进做法和成效。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王祺扬,市委、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襄阳市水利系统认真学习贯彻省、市财政体系工作要求,认真思考并探索水利“三资”盘活路径,及时组织召开了各县(市、区)水利局和市直水管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统一思想,系统安排部署,号召全市水利系统解放思想,上下联动,抢抓机遇,彻底改变过去单一依靠财政资金进行水利建设的传统思维,凝心聚力,主动作为,坚定不移推进水利建设融资改革向纵深发展。同时,与财政部门赴郑州市问计取经,学习经验。枣阳、老河口、南漳、襄城、襄州等地在水资源经营权、水面养殖权、城乡供水权和水利资产等方面大胆改革探索,摸索出一批水利“三资”盘活的先行案例,把资产资源变资金,筹集补齐水旱灾害防御短板经费、水管单位运行维护财政经费缺口和水利工程建设和维修养护等公共财政支出,初步盘活资金37.99亿元,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在三资盘活工作推进过程中,全市水利部门围绕水利“三资”重点领域发力,全面摸清家底,全力破解确认确权确值难点,改变过去传统水利财务按账面净值处理资产做法,委托第三方科学、合理、真实、准确地进行价值评估确值,实现家底“一本清”。在不影响水利工程公益性功能发挥的前提下,提出了水利“三资”盘活“变经营权、不变所有权,变管理机制、不变管理职责,变三资功能、不变水利工程功能”的“三变三不变”原则,确保受让投资平台和经营管理单位运行可持续,资产资源可循环。经全面摸排,全市可围绕水资源经营权、水库水面养殖经营权、发电经营权、砂石经营权等资源及水电站、农村供水水厂等经营性资产盘活资金512.84亿元。

为持续深入推进水利“三资”盘活,推动水利各类国有资源资产资金高效发挥作用,市水利部门制定了水利“三资”盘活工作方案,将在市直三道河、熊河、引丹和市河道局等四家水管单位率先通过水资源特许经营权、发电和水库库面养殖可经营性资产经营权以及采砂特许经营权转让,探索水利资产资源规范盘活的新路径,明确具体推进步骤和路径,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襄阳实践作出水利贡献。

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改革部署,进一步深化对大财政体系建设的思想认识,增强改革攻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快推进分散变集中、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新的动力循环机制。要着眼于“全”,推动国有“三资”清理颗粒归仓;着眼于“活”,加快盘活利用国有“三资”;着眼于“融”,用好金融杠杆形成有效债务;着眼于“撬”,更好带动和调控社会投资;着眼于“效”,创新和加强绩效管控;着眼于“安”,牢牢守住安全底线。要着力提升政府投资项目的结算率和决算率,推进项目和行业绩效评价应评尽评,加强目录库、储备库、实施库管理,扎实推进国企功能性改革。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祺扬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在总结前段时间有关部门和地方试点工作推进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站位、深化认识,齐抓共管、紧密配合,组建强有力的专业人才队伍,将工作研究透、搞明白、干到位,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各项试点建设,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工作任务。各级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敢于担当,带头学习新理念新知识,将省委、省政府赋予襄阳的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