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启合就“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答记者问

摘要:在2021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宣传活动启动之际,我市在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和谐发展中做了哪些工作?近日,记者采访了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启合。

 

每年的3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水日”。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是人类共同的话题。在2021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宣传活动启动之际,我市在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和谐发展中做了哪些工作?近日,记者采访了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启合。

记者: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什么?新时代治水管水工作的总方向是什么?

陈启合: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宣传活动同时拉开序幕。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珍惜水、爱护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多次就水资源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指出“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强调要“加强需求管理,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贯彻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要全面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治水管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记者:“十四五”期间,我市水利和湖泊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陈启合:“十四五”期间,我市水利和湖泊工作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下大力气管好水、治好水。一是要坚持创新驱动,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二是要坚持协调发展,推动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三是要坚持绿色共享,塑造水生态优质环境。通过全市水利和湖泊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使水利工程、水利事业成为全社会的共享产品,使人民群众得到更优美的环境、更安全的用水、更稳固的水安全保障,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记者:实现这一目标,市水利和湖泊局有哪些具体措施?

陈启合:首先,要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提升治水管水能力。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更是水利事业健康发展的源泉。进入新时代,水利工作要实现从“粗放”到“精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必须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加强规划指导,认真完成好“十四五”水利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工作。“十三五”期间,全市各级水利和湖泊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治水方针,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切入点,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核心理念,更加重视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更加重视依法治水和依法行政,统筹安排,合理利用,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十四五”时期是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开篇期,我们坚持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相统一,坚持上级要求与市情、水情相结合,坚持总体规划与项目支撑相衔接,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新发展格局,做好保障水安全、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弘扬水文化五篇“水文章”,制定完成了高水平的“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这对我市“十四五”期间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要坚持协调发展原则。襄阳地质地貌复杂,江河水库众多,是水旱灾害频发、多发、并发的区域。全市人均水资源量仅110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特别是鄂北岗地降水少、蒸发量大,属典型的“旱包子”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水利和湖泊系统上下齐心,全面实行河湖长制、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推进水利补短板建设、实施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启动新一轮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等,着力加快构建水安全保障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万元GDP用水量2015—2019年累计降低32%,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5年的0.5增加至2020年的0.533,全社会用水效率显著提升。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将日益凸显。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牢固树立“量水而行”的发展理念,把水安全风险防控作为守护底线,把水资源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上限,把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控制红线,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保障高质量发展用水需求。要站在发展全局的高度,处理好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加快推进由粗放用水方式向集约用水方式的转变。一是要强化指标刚性约束,严格用水全过程管理,强化节水监督考核,从源头上把好节水关,推动节水制度、政策、技术、机制创新;二是要推进全社会节水,特别是要严格控制农业用水,以大中型灌区现代化建设为抓手,大力节约农业用水;三是要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用水结构调整,用好再生水,努力解决工业等用水指标问题,加大生态基本需水保障力度;四是要严把用水关,坚决杜绝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倒逼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布局优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再次,要坚持绿色共享理念。水利绿色发展是与水承载能力相适应、人与水相和谐的水利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2021年,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实施,我国首部有关流域保护的专门法律——长江保护法于3月1日起正式实施。长江保护法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保护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的行为准则,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突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基本要求,为长江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加强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促进水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保障水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是我们水利和湖泊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遍地开花: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以优异成绩通过水利部、省政府联合验收;长渠(白起渠)成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全市水库水质总体持续向好,劣V类水体基本消除,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襄阳成为全国第三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总之,“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河湖长制为抓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施策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实施水污染综合防治,严格控制入河污染物总量,维护河流、洲滩、湿地功能,实现清水入江,构建完善的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打造山清水秀、河畅库净、岸绿景美、生态稳定的美丽襄阳。